感觉人生好难,不管再怎么努力,似乎也没有什么用。成年人的世界,很多人似乎都有着这样的感觉,有着这么一种无力感。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:标题是“为自己而活,过好自己,就是余生最大的不辜负”。文章中大体说了以下几点:
1、不插手子女的家事。可以去管但不会全管;可以帮忙但不会扶持一生。诚然,大多数父母是爱子女的。不管子女多大年纪,在父母心中,永远都是小孩子,是需要一辈子的牵挂和惦念的。可还是想说,父母与子女,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。即使我们再爱孩子,也要讲分寸,有尺度,更要有清晰的边界感。不过分插手子女的家事,既是对子女的尊重,也是对家庭的保全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子女有子女的生活,父母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。人老了,更要学会专注自己的生活,不过分插手和干预子女的家事。
2、不干涉晚辈的教育。摆正自己的位置,做好称职的配角,不越位、不错位。教育孩子时,父母才是主角,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。而不是越俎代庖,过分干涉或插手晚辈的教育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:妈妈不让孩子吃零食,奶奶宠孩子,偷偷给孩子买;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,爷爷说玩一会儿也没事;妈妈惩罚孩子,奶奶心疼得不行,和妈妈对着干……这样做的后果,是什么呢?一方面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混乱,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?另一方面会使家庭矛盾、摩擦不断,影响夫妻和谐和家庭关系。关于教育晚辈,老人可以疼爱,可以关心,但不要越位,不要过多干预。要知道,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。在家庭关系中,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,扮好自己的角色,不过多干涉晚辈的教育,每个人各就其位,这样的家庭才能和谐,也才能长久地生活下去。
3、不评价他人的生活。闲谈莫论人非,把时间和精力给自己,过好自己。经营一段关系,最好的方式是,保持一定的分寸感和恰当的距离感。不轻易指责他人的生活,也不随意评价别人的人生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,我们可以不理解、不接受,但不要轻易做出评价。或许,有些事情,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,不了解真实的状况,这样做出的评价,伤人又伤己。不可否认,老人走过的路,吃过的盐,比年轻人多得多。可能是出于好心,为年轻人好,老人总喜欢给年轻人提建议,做评价。但其实,有些路是自己走出来的,有些道理是自己悟出来的。老人再苦口婆心劝说,也不如年轻人自己去闯荡,去见识。
看完这篇文章我豁然开朗,生活中存在的婆媳问题、与子女的分歧、代沟等等让我感到无力的问题似乎一下找到了突破口。所以我希望大家也能在这篇文章中有所感悟,试着将目光移到自己身上,多关注自己,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,人生是自己去把握的,为自己而活,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