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暖气的冬天,80后小时候是这样过的
一场秋雨一场寒,接连几天的连阴雨,使得气温骤降。能清晰的听见窗外呼呼的风声,树叶在空中旋转着飘落下来。晚上睡觉的时候,孩子跟我说:妈妈,家里有些冷。我立马取出了冬天时才盖的厚被子,还铺上了珊瑚绒的毛毯。每年这个时候也就快到了集中供暖的时候了,想想都觉得温暖了许多。
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冬天取暖的场景,每年冬天来临之前都要储备很多的过冬必备品,比如蜂窝煤、块煤、煤泥、小麦秸秆、玉米秸秆、玉米棒子芯、树枝。妈妈也会为我们提前做好过冬的毛衣、毛裤、棉袄、棉裤、棉鞋。可能有人会问,怎么需要准备这么多的东西呢。它们又各有什么用途呢?蜂窝煤要搭配蜂窝煤炉子使用,既可以烧水做饭,又可以烤个花生、红薯、馍片什么的,大家围坐一旁还能暖暖手。小麦秸秆和玉米芯棒子是引火用的,玉米秸秆是用来烧炕用的。说起烧炕呢,这可是个技术活,火候很重要。火要是烧的旺,温度过高,会把炕褥子烧着,温度过低,就又起不到取暖的作用。之前的炕,跟做饭的灶火是分开的。后来经过匠人的改良,炕跟灶火可以连在一起。做完饭不用灶火的时候,可以拨开连接灶火和炕的机关,就可以使炕温暖一些。冬天蒸馒头可离不开热乎乎的炕,它就类似于现代版的电褥子,起到了促进面团发酵的作用。住校的时候,晚上能灌上个盐水瓶子或者那种橡胶的热水袋,也是比较幸福的了。
儿时的冬天没有暖气,没有羽绒服,但是却能吃到无添加的爆米花、玉米杆、米球、芝麻糖、糖瓜子、粘牙糖、柿饼和冰糖葫芦。对于我们来说,那也是件挺幸福的事。